0755-86151888

行业

区域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让金融活水流入高标准农田

来源:财政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0-07-29
来源:财政部网站
 
——农业综合开发开展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纪实
 
2011年,国家农发办确定在甘肃省农垦八一、条山农场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中央财政全程全额贴息,撬动贷款2.25亿元,建成以膜下滴灌为主导的高标准农田14.2万亩。通过实施试点项目,探索出了“建设大条田、普及大农机、发展大产业、全面推进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本报记者日前赴甘肃,实地感受农业综合开发贴息贷款项目给项目区带来的变化。
 
时值盛夏,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甘肃省八一农场一片葱绿,大条田里绿油油的玉米、食葵、蔬菜、药材,一片连着一片。
 
甘肃省农发办副主任崔民奇告诉记者,由于地处沙漠边缘,一向干旱、缺水、多风的八一农场,能有今天这样的光景,国家农发办实施的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农发贴息贷款项目”)功不可没。
 
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下,金融活水流入八一、条山农场的高标准农田。4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贴息2168万元,撬动贷款2.25亿元,建成以膜下滴灌为主导的高标准农田14.2万亩,仅此增加粮食产能2840万斤,预计年增收3000万元以上。
 
开发一亩地,增产两成粮走进八一农场青山分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方连绵的田、一排排笔直的树、一道道纵横的渠、一条条平坦的路……还有远处的一座造型别致的蓄水池。
 
青山分场场长孟春雷告诉记者,青山分场地处石羊河流域,以往灌溉以河水为主,但由于该流域水资源严重匮乏,各支系河流均采取严格的配水制度。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分场只得采取对部分耕地进行撂荒的做法,保证大部分耕地的正常水资源供应。
 
在青山分场工作了27年的职工宁明德回忆说,过去,这里十年九旱,不少农田是靠天吃饭。他家承包的120亩地因为缺水,一遇天旱收成大减。遇上好年景,1亩地最多能产1000斤玉米。
 
如今,宁明德再也不用担心天旱了。他所在的青山分场的所有农田已经全部建成了以膜下滴灌为主导的高标准农田。
 
八一农场党委书记刘忠文介绍,2011年,包括青山分场在内的10多万亩中低产田被列入农发贴息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2.375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政策性贴息贷款1.9亿元,企业自筹资金4750万元。八一农场通过该项目一次性建成11.61万亩膜下滴灌,覆盖农场70%以上的耕地,成为甘肃省最大规模的膜下滴灌示范基地。同时,伴随干播湿出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八一农场实现了农业种植与管理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为建成甘肃省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与青山分场相邻的东寨分场也同样被列入农发贴息贷款项目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寨分场场长王刚告诉记者,在2013年遇到高温干旱灾情时,农发贴息贷款项目建成的水利设施发挥了重大作用,项目区各类作物长势良好,亩均收入达到3325元,亩均利润达到1642元,分别是正常年景种植大小麦的3倍和4倍。 
 
王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玉米为例,过去每亩能产1000斤,现在能达到1200斤,增产两成。”
 
八一农场财务总监刘永贤告诉记者,农发贴息贷款项目实施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措施后,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增”和“三省”。“三增”即:增产20%左右,每亩增收200元,增地15%;“三省”即:省水45%,省肥20%左右,每亩省工120元。
 
不毛之地“长”出生态农业条山农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这里的土壤沙化严重,近3万亩土地属中低产田。条山农场场长李沧介绍,2011年,条山农场以国家农发办实施的贴息贷款项目试点为契机,积极申请农发行政策性贷款35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050万元,在配套建设30万立方米蓄水池的基础上,一次性新建成1.5万亩马铃薯、玉米等膜下滴灌,使农场3万亩经济林及马铃薯、玉米等高效作物全部实现膜下滴灌化。
 
李沧说:“农发贴息贷款项目的实施,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项目实施后,利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种植辣椒、马铃薯、番茄、洋葱等绿色蔬菜以及制种玉米等高效作物,2014年亩均产值达到3310元。种植业收入从2011年的1.9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26亿元,利润从1628万元增长到2074万元。
 
无独有偶。八一农场多年来以种植大、小麦为主,土地产出率低,种植效益差。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打破了制约高海拔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瓶颈,形成了食葵、制种玉米、蔬菜、马铃薯、林果等多样化种植结构。亩产值从800元提高到3000多元,2014年项目区70%的耕地亩均收入达到3100元,亩均利润达到1600元,是种植大、小麦的3—4倍。种植业收入从2011年的2.4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64亿元,利润从717万元增长到1869万元。
 
贴息贷款“贷”动适度规模在八一农场金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排排大中型农机具整齐地排列在车库里,合作社理事长蔺伯鸿向记者介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多亏了农发贴息贷款项目,小条田变成了大条田,才使大农机有了用武之地。自2012年组建以来,合作社已先后从国外购进了69台(套)先进农机具,作业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20万亩,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不断增加,目前合作社年收入达1000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在八一农场和条山农场,得益于农发贴息贷款项目的实施,一些新增加的高标准农田正在向种田大户集中。八一农场东寨分场四队职工张路安,原本有25亩地。去年他又承包了农场的500亩地。他告诉记者,没有实施项目前,想都不敢想能种到500亩。去年,他将其中的一部分地用来种蔬菜,一年收入50多万元。
 
“农发贴息贷款项目的实施,助推了‘三大一化’,发展了现代农业。”崔民奇介绍,八一、条山农场通过实施贴息贷款项目,探索出了“建设大条田、普及大农机、发展大产业、全面推进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建成了大条田。八一农场通过平田整地、平渠削埂等方式,将每块20—30亩小条田平整为每块400—1000亩大条田,千亩大条田面积突破10万亩,新增耕地近2万亩。二是带动了大农机发展。条山农场投资800万元购置进口马铃薯播种机等30多台套,实现了马铃薯、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三是形成大产业格局。通过项目实施,八一农场带动了滴灌专用肥和滴灌带发展。条山农场新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7000亩,为百事食品(中国)公司提供加工型专用马铃薯原料,2014年订单增至1.1万亩。
 
贴息贷款“贷”出多重效益。据记者了解,贴息贷款项目的实施,还减少了生产投入,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既要贷得来,还要还得上农发贴息贷款项目属于贷款投资项目,需回收资金、还本付息。因此,在农发贴息贷款项目实施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努力防范还贷风险。
 
甘肃省农发办和省农发行首先对初选承贷主体贷款资质进行摸底、审查,确保承贷主体具有较强承贷和还贷能力。对承贷主体,重点从资产负债和银行贷款情况、承贷主体银行信誉等级、贷款资本金筹集渠道等方面审查;对贷款担保单位,重点从担保方式及担保抵押物等方面审查。
 
为了提高项目自身还款能力,在项目实施中,甘肃省农发部门根据项目特点,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八一、条山农场农业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水,以水量确定种植面积。为此,在具体措施安排上,适当加大水利设施、高效作物种植、农机具购置、购买良种等投资比例。项目区安排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以规模促效益,以效益扩规模,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为确保按时还款,八一、条山农场都建立了还贷机制。八一农场采取“统借统还”,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还贷”的原则,将贷款转贷到分场、家庭农场。还贷资金主要采取设施折旧费方式筹集,不足部分由农场经营利润弥补。条山农场由其所属的元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承贷并负责具体实施,还款资金主要源于项目区种植业利润。2014年该场种植业利润2074万元,偿还贷款本金500万元。
立即联系天源新能源,为您定制光伏水利方案
返回顶部
0755-86151888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深圳天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板
留言板
留言板
请在此处留下您的联系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的需求!